当前位置:首页 - 开云app存款多久到账户 -> 世界认可日2013年 -> 媒体报道 |
认证认可搭起外贸合作信任桥梁
《中国改革报》2013年6月18日 本报讯记者任丽梅报道记者从6月9日举行的第六个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上获悉,国家认监委将组织开展认证认可促贸惠民行动,通过7项20条促贸惠民措施,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促进贸易、提升质量、指导消费等方面的作用,提高国际国内贸易便利化程度,引导产业和消费升级。 据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谢军介绍,认证是由合格评定机构对产品、服务和管理体系进行符合性评定的第三方证明,认可是由认可机构证实合格评定机构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证明。目前相关国际组织各经济体之间通过认证认可的国际互认,增进互信,减少贸易壁垒,以促进世界贸易经济的共同发展。因此,可以说认证认可已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。 谢军说,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,便利开放的世界贸易是一个国家、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,人们呼唤着贸易成本的降低、时间的缩短、壁垒的减少、效率的提高。因此,当今业已成立的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和合格评定组织,致力于建立和维护国际认证认可秩序,促进共同发展;致力于认证认可的原则、规范、规则、程序和组织制度建设,进而为规范全球认证认可行为,增强互信而建立一系列有约束力的制度性安排。如国际认可论坛(IAF)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(ILAC)是全球两大认可国际组织,其分别在认证机构认可、实验室认可领域建立了多边互认协议(MRA),以此推动认证认可结果的国际互认。目前,IAF和ILAC的多边互认协议签约方分别为66个(59个经济体)和81个(67个经济体)。签约成员经济体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95%,在全球范围具有广泛影响。 6月7日在中德产品安全合作工作组第三次年度会议上,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刘卫军与德国经济技术部司长哈顿共同签署了《中德认证认可领域合作安排》。有专家表示,《中德认证认可合作安排》的签署,将引领中德认证认可领域交流合作实质性推进,更加有效地提高两国产品质量,提升两国间贸易的便利化程度。 据介绍,目前,我国已加入全球及区域所有的认证认可国际组织,签署12个多边互认协定,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82份双边协议。我国在国际组织的地位也不断提升。目前我国已成为ISO、IEC常任理事国,中方代表目前担任国际电工组织理事局(IEC/CB)和合格评定局(IEC/CAB)委员、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(ISO/CASCO/CPC)主席顾问、国际认可论坛(IAF)副主席、国际人员认证协会(IPC)主席等高层职务,131人次在国际组织管理层和技术层任职。截至今年4月底,我国已累计颁发现行有效的认证证书110余万张,获证组织40余万家,数量连续10年居世界之一。认证认可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搭建了信任之桥,帮助中国企业实现“一张证书,世界通行”,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,消除了国外贸易壁垒,增强了国际竞争力。 以出口货值最大的机电产品为例,中国和新西兰电子电器产品合格评定互认协定的签署,使得8类电子电器产品凭我国“CCC”证书直接通关进入新方市场,避免了重复检测认证。IECEE-CB是全球最大的电工产品检测报告互认体系,我国已有35家检测机构加入IECEE-CB体系,每年签发CB证书4000余张,惠及数十亿美元出口产品。 据了解,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第二大贸易国和最大的出口国,认证市场、认证需求巨大。 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说,此次国家认监委制定的“认证认可促贸惠民工作方案”,将重点从七个方面着力:一是培育壮大认证认可服务业,完善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。鼓励国内检验认证机构开展全球化运营,为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本土化服务。二是服务节能减排行动,引导产业转型升级。鼓励各类绿色认证的开发应用,培育一批节能低碳产品知名品牌,打破国外绿色壁垒。三是开展“认证提升质量、认证提升价值”活动,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增效。在工程建设、汽车、航空等行业制定满足特定行业要求的质量管理规范,全面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效果。四是组织重点产品认证执法整治行动,营造安全消费环境。重点加强对进口有机产品和网店、集市销售有机产品的监管,严厉打击各类“假有机”现象,严肃追究认证机构、获证组织、经销单位的违规责任。五是扩大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成果,提高对外贸易便利程度。积极应对国外新的食品安全法规要求,指导帮助出口食品企业提升HACCP体系应用水平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出口食品企业获得国外注册,拓展国际市场。六是积极促进监管职能转变,提高管理服务效能。积极动员并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在涉及民生、质量安全、公共服务等管理领域中采用认证认可手段,采信认证认可结果,替代行政审批/许可管理方式;积极引导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建立内部内容质量管理体系,协助全面推动进司法鉴定机构采用认证认可手段,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。七是深入开展认证认可“下基层”实践活动,服务基层群众。 |